期刊简介

本刊是以心肺血管病的预防、医疗、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心肺血管病工作的高、中级专业工作人员。本刊登载的内容包括浒学及人群防治、临床论著、基础研究、吸烟与健康、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讲座、述评、科普栏、综述、学术动态及学术活动纪要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部门: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63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7-5062

邮发代号: 82-63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肺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国际刊号:82-636
  • 国内刊号:1007-5062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为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实行面(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吸气压:10~16cmH2O,呼气末压为3~4cmH2O,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随机配对与15例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未用BiPAP呼吸机做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用力肺活量和弥散量均有明显增高(P......

    作者:谭明旗;宋丽琴;王莉;李军 刊期: 2003- 01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个体化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估支气管哮喘个体化教育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4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个体强化教育组(23例)和一般讲座教育组(26例).个体化教育组在一般的讲座教育后,再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个体强化教育,一般讲座教育组则进行一般的支气管哮喘讲座教育.每例患者均在教育前和教育后记录症状评分,测定肺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大呼气流量(PEF).结果:个体强......

    作者:丁少芳;徐秋芬;张蔚;高明哲;梁瑛 刊期: 2003- 01

  • 38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80年至200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433例,早期死亡27例.术后获访389例,获访时间为2168病人年,平均5.92病人年.结果:晚期死亡35例.晚期死亡率为1.6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1.17%和6.10%病人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和43.1%.结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晚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心功、年龄......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唐明达;肖颖彬;闵家新;李同勋 刊期: 2003- 01

  • 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及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诱发院内获得性肺炎(NP或HAP)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81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及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381例患者并发NP78例,感染率20.5%;感染组死亡44例,占感染组56.4%;非感染组死亡64例,占非感染组21.1%,感染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x2=38.03,P......

    作者:施学进;沈翠华;曹坤跃 刊期: 2003- 01

  • 三种内乳动脉造影方法比较(附180例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内乳动脉(IMA)造影三种方法并分析其结果.方法:1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接受主动脉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AAG),其中4例左锁骨下动脉(SCA)狭窄,选择176例AAG中IMA显影不满意的56例先行左上肢加压SCA造影(SCAG)后行IMA直接造影(IMAG).结果:1.IMAG成功率低于AAG和SCAG[88%(49/56)vs100%(180/180)]和100%(56/5......

    作者:夏勇;李东野;潘德峰;钱文浩;李文华;郝湛军 刊期: 2003- 01

  • 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1981年12月至2002年2月7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适应症、围术期治疗.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5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6例;合并其它心内畸形16例同期纠治.结果:手术治愈67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3例,治愈率95.7%.结论:室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

    作者:张文林;杨晋平;朴庆云 刊期: 2003- 01

  •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我院心外科Ross手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8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采用Ross手术方法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心内结构变化,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为6.65±1.41mmHg,心功能(NYHA)Ⅱ级;3例远期随访中有1例术后1年发生同种瓣霉菌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治......

    作者:李温斌;张健群;周其文;王胜洵;刘巍;甘辉立;毛斌 刊期: 2003- 01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对心电图V1导联R波的影响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由于二尖瓣口机械性梗阻而有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可使狭窄的二尖瓣口开放,从而使肺动脉高压得以缓解.本文根据心电图变化,对100例行PBMV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检测的血液动力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心电图V1导联R波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商德亚;朱兴雷;来庆友 刊期: 2003- 01

  • 前降支弥漫性病变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应用乳内动脉部分重建前降支治疗前降支弥漫性病变的冠心病的方法,以探讨该术式的治疗价值.方法:26例病人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8~75岁,平均63.2岁.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者8例,3例有近期心肌梗死史,9例有不稳定心绞痛,均为三支血管病变,其中前降支为弥漫性病变.手术均在全身浅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冷血心脏停跳液顺灌诱导、间断逆灌及终末温血灌注.前降支以左乳内动脉重建......

    作者: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张仁福;张南滨;宫汉东 刊期: 2003- 01

  •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10例分析

    目的:分析10例心导管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至2001年心导管术后出现的假性动脉瘤患者1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记录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治疗方法包括超声引导下压迫法(ultrasound-gui-dedcompressionrepair,UGCR)、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guidedt......

    作者:刘宇扬;马涵英;周玉杰;史冬梅;张维君;成万钧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