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以心肺血管病的预防、医疗、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心肺血管病工作的高、中级专业工作人员。本刊登载的内容包括浒学及人群防治、临床论著、基础研究、吸烟与健康、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讲座、述评、科普栏、综述、学术动态及学术活动纪要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部门: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63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7-5062
邮发代号: 82-63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国际刊号:82-636
- 国内刊号:1007-5062
- 出版周期:月刊
-
依诺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目前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仍常规应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抗凝.但UFH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抗凝效果个体差异大、致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高等缺点,同时由于其抗凝效果的不可预见性在PCI术中需要连续监测凝血时间(ACT).......
作者:苑飞;吕树铮 刊期: 2006- 04
-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的应用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患者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患者与呼吸机连接方式,将机械通气分成有创和无创两大类.无创通气是指经鼻面罩(简称鼻罩)或口鼻面罩(简称面罩)等无创方式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进行通气;有创通气则指经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人工气道连接患者与呼吸机所作通气.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PPV)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
作者:朱光发 刊期: 2006- 04
-
自制气动左心辅助泵对急性左心室心力衰竭犬血浆CT-1及BNP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及测量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观察自制气动左心辅助泵对急性左心衰竭实验犬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8只实验犬建立犬心力衰竭(心衰)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辅助组(A组)、对照组(B组).从术前到术后360min共4个时间点内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血浆CT-1和BNP浓度.结果:急性左心衰竭前各组CT-1与BN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
作者:贺涛;易定华;刘金成;徐学增;俞世强;谭红梅 刊期: 2006- 04
-
紫杉醇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研究紫杉醇(paclitaxel,商品名taxol)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紫杉醇和生理盐水处理,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血脂水平,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斑块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鼠单克隆抗体CD31培养以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各模型组血脂水平差......
作者:冯莉萍;宋涛;夏豪 刊期: 2006- 04
-
经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对深低温停循环脑组织超微结构与自由基的影响
目的:观察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经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SCP)对兔脑组织超微结构与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健康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DHCA组):DHCA60min;实验组(SCP组):DHCA60min+经右锁骨下动脉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每组均经体外循环降温至鼻咽温18℃,停循环,实验组停循环期间经右锁骨下动脉SCP.DHCA60min,复温,停机,取脑组织.硫代......
作者:高国栋;李明;龙村;田良鑫;郑军;孙立忠 刊期: 2006- 04
-
血红素氧合酶-1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MDA CD68及MMP-9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氯血红素组,分别接受正常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及高胆固醇饮食加氯血红素腹腔注射共3个月.实验结束后取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内HO-1、CD68及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氯血红素组与对照组比较,MDA、HO-1、CD68及M......
作者:王薇;李海洲;夏豪 刊期: 2006- 04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索激光生物效应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促进缺血区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心肌缺血模型猪分别进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和PcDNA3.1VEGF165基因治疗,6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病理学检查.结果:TMLR、基因治疗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侧支循环明显改善,SPECT显示缺血侧壁灌注显著改善,RT-......
作者:商建峰;张慧信;赵红艳;王伟;屈正 刊期: 2006- 04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病理形态学比较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比较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及重塑的特点.方法:根据熏香烟天数与反复气管内注入少量内毒素次数不同建立2组COPD大鼠模型,运用HE染色及半定量图像分析法对比研究2组模型肺组织及小支气管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2组COPD大鼠模型均符合人类COP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模型Ⅱ组的气道慢性炎症、重塑改变及气流阻塞情况均较Ⅰ组严重;模型Ⅰ组、Ⅱ组各时间段管壁及平滑肌层均......
作者:武红莉;冯淬灵 刊期: 2006- 04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损伤血管内膜增生及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对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及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GM-CSF组和对照组.GM-CSF组皮下注射GM-CSF10μg·kg-1·d-1,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7d后球囊扩张损伤一侧......
作者:马晓静;张兴华;赵同;马红军 刊期: 2006- 04
-
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手术期IABP的临床应用
随着介入性导管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多数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血管再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从而心外科需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重症高危患者数量增加.部分病例围手术期需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尤其对高危患者手术前给予IABP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我科2001年12月至2005年7月实施CABG手术670例,有57例围手术期应用IABP,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南滨;汪曾炜;王辉山;朱洪玉;姜辉;韩宏光;陶登顺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前降支弥漫性病变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 2 肺隔离症20例临床诊治分析
- 3 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 4 糖尿病慢性病变
- 5 支气管脂肪瘤并阻塞性肺不张1例
- 6 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溶血1例
- 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肠梗阻1例
- 8 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继发重度右心室衰竭1例抢救体会
- 9 Amplatzer与国产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现状
- 10 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 1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系统与主动脉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 12 氙气对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 人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与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室重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损伤的影响
- 15 地尔硫(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NOMDA变化曲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16 心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胎儿右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 17 磁共振诊断肺栓塞的应用及发展
- 18 奥美沙坦酯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
- 19 瓣膜病体外循环期间两种不同测定血容量方法的评估
- 20 家兔呼吸机所致肺损伤HSP70与I-κB α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