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以心肺血管病的预防、医疗、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心肺血管病工作的高、中级专业工作人员。本刊登载的内容包括浒学及人群防治、临床论著、基础研究、吸烟与健康、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讲座、述评、科普栏、综述、学术动态及学术活动纪要等栏目。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心肺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国际刊号:82-636
- 国内刊号:1007-5062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QRS波形态与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关系
史雨晨;柳景华
关键词:QRS波形态,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因其较高的住院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难题.自1994年,Cazeau等首次报道,双心室起搏治疗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Ⅳ级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间期为200ms)的药物难治性CHF,并取得良好效果以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在CHF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发展[1].历时10年,CRT已从初指南中的Ⅱ类适应证上升为Ⅰ类适应证.然而纵观各种指南,目前关于CRT的纳入建议主要是基于QRS波的时限[2],而非QRS波的形态.各大CRT临床研究的入选标准,也对患者心室传导阻滞的类型未作明确规定.但是目前关于QRS波形态对CRT疗效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就CRT疗效与QRS波形态的关系做一综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