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以心肺血管病的预防、医疗、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从事心肺血管病工作的高、中级专业工作人员。本刊登载的内容包括浒学及人群防治、临床论著、基础研究、吸烟与健康、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讲座、述评、科普栏、综述、学术动态及学术活动纪要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出版部门: 《心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63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7-5062

邮发代号: 82-63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心肺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心肺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国际刊号:82-636
  • 国内刊号:1007-5062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1期文章
  • 无创测量冠状动脉管壁扩张性影像学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大约99%冠心病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1].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且血管功能的改变会早于形态学变化,如僵硬度增加,弹性减低[2-3].也就是说在血管形态上发生改变之前,它的弹性功能可能就已经减低.......

    作者:李芳;吕飙;张兆琪 刊期: 2013- 01

  • 乳内动脉行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模拟右冠状动脉弥散性狭窄并使用右乳内动脉(RIMA),建立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CVBG)模型.方法:对14只小型猪应用高胆固醇饮食结合右冠状动脉多节段内膜剥脱术,诱发形成右冠状动脉重度弥散性狭窄.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在非体外循环下使用RIMA对实验组实施CVBG,对照组则进行单纯开胸术.术后6h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桥血管流量监测及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法检测心肌各层血流量等检查.结......

    作者:李海涛;于洋;顾承雄;高铭鑫;黄信生;张帆 刊期: 2013- 01

  • 非开胸法室壁瘤相关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数周,形成左心室室壁瘤(LVA)并结合程序刺激方法,建立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的非开胸动物模型.方法:中华实验小型猪7只,体质量(35±5)kg,运用PTCA球囊堵闭猪LAD形成AMI.存活猪在AMI后数周内行心室程序刺激诱发SMVT.术中及术后观察LAD、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

    作者:高铭鑫;顾承雄;于洋;李海涛;宋伟;张帆 刊期: 2013- 01

  • 室间隔缺损伴艾森曼格综合征并巨大肺动脉瘤1例

    患者,男性,41岁.因胸闷、气促伴双下肢浮肿10d,于2012年6月入院.入院查体:P120次/min,R22次/min,BP130/100mmHg(1mmHg=0.133kPa),强迫高枕卧位,急性病面容,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心界两侧扩大,心音低钝,可闻及S3奔马律,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中度浮肿,四肢远端湿冷,指端发绀.入院后查血气分析示pH7.375,剩余碱(B......

    作者:李学远;田政球;程文林 刊期: 2013- 01

  • 应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uerger's病1例

    患者男性,31岁,因双侧下肢间歇性跛行11年,加重6个月,右足溃疡1个月入院.患者于11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行走约100m.入院前6个月,跛行距离缩短为50m.入院前1个月出现静息痛、足部溃疡,右足先后3处皮肤破溃、迁延不愈,跛行距离缩短为10m.在外院住院查下肢动脉B超提示:双侧髂总、股总、股浅、腘动脉及足背动脉闭塞,双侧胫前、胫后及腓动脉不全闭塞,可见管壁增厚、管腔结构消失.经予阿司匹林......

    作者:钱松屹;刘鹏;王非;任师颜 刊期: 2013- 01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现状与努力方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探索,已经从初的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开放式手术时代,转化为血管腔内修复时代.目前,随着血管腔内器械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临床医师技术日臻完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呈现出喜人的景象,标志着血管外科已步入以血管腔内诊治技术为主流的新时期.多种通过狭窄段、开通闭塞段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操作者几乎能使导丝、导管进入下肢各处的血管床......

    作者:吴庆华;杨培 刊期: 2013- 01